师资概况
2019.12.06 | 系统管理员 | 师资概况
地学院共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教授72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1人)。外聘的兼职博士导师48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5%,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3%。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正在成长,他们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和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12位。国家级教学优秀团队1个,教育部优秀团队2个,黄大年式优秀教学团队1个。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地学院建成了以地质、资源为主要特色,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大一级学科入选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地学院目前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18个学科,其中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招生有3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学院下属8个教研室:地层古生物教研室,构造地质教研室,地球化学教研室,岩石与矿物教研室,矿床与勘探教研室,遥感与地学信息教研室,第四纪地质教研室,矿产普查与勘探教研室。
地学院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地学院在16个学科150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此外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地学院在战略上重点发展地球动力学及全球事件勘查评价与地学信息3个学科群。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3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98名,博士研究生615名(含留学生33名),工程硕士384人,本科生1133人。
2019年地学院共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课117门次,10360人次。北戴河34个班,周口店29个班,生产实习244人,毕业论文259人。课程总学时19484,其中春季学期6320学时,秋季学期4950学时,夏季实践教学8214学时。硕士研究生课81门,共3916学时;为博士研究生授课12门,共544学时。
地学院在地球动力学、地球节律与全球地质事件、岩石探针与深部过程、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成矿系统与区域成矿学、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球化学动力学及造山带研究等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近年来,地学院教师承担国家863项目、科技公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年内公开发表SCI论文211篇,国际SCI论文篇189篇,国际化率达89.57%。学校B区以上论文23篇
地学院现有国家级地质资源勘查实验教学中心和北京市基础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地球化学实验室(流体包裹体实验室、原子吸收室、化学处理室和仪器室)、遥感与地学信息技术实验室(地学信息技术实验室和遥感实验室)、第四纪生态环境实验室、资源勘查工程实验室(矿石学与矿相学实验室、地质学实验室和资源勘查评价数字化实验室)。
近年来,地学院开展了多层次国际学术和科研交流,每年进行本科生的跨国地质实习,研究生的留学及学术交流,选派年轻教师出国进修和科研合作,引进多名国际知名教授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地质专业课。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北京西山丰富的地质现象,建立了专业主干课程课间野外实习体系、北戴河地质野外认识实习(2周)、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6周)、国际化野外教学的跨国实习(2周),吉林大学、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各3周),大三综合实习(1-2周)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山东招远金矿基地、甘肃阳山金矿基地、云南云矿企业基地、河南云台山基地、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基地、内蒙矿业基地、黑龙江牡丹江金矿基地、山东泉兴矿业公司基地、陕西省地调基地、云南有色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