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我院“地质文化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2022.09.01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赵金 | 学院新闻

由地学院12名师生组成的“地质文化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2年7月12日成功入选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100支团队。实践团于2022年7月25日—8月17日奔赴青海化隆县,开展了为期24天的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育人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图1

图1参加2022高校“资源环境帮扶联盟”首届年会



图2

图2成功打造的黄河沿岸与青海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实践团的活动。2022年7月9日,党委书记马俊杰亲自带队到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考察并指导实践团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7月29日,校长孙友宏院士在化隆县黄河之畔慰问实践团师生,鼓励大家继续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地大智慧与力量;学校主管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段翔副校长在阿河滩村亲自为实践团授旗,宣布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希望,为实践团增添了砥砺前行的力量。

图3

图3马俊杰书记7月9日带队视察阿河滩地质文化村

图4

图4校长孙友宏院士7月29日与实践团师生在黄河边合影

图5

图5段翔副校长7月29日为社会实践团授旗


(一)发挥旅游地学优势,探索地学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海省化隆县位于黄河上游,黄河流经该县168km。化隆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2013年开始定点扶贫化隆县,帮助该县于2020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化隆的发展看文旅,文旅的希望在黄河”成为该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学校启动了《化隆县地质遗迹调查与地学旅游开发》科技帮扶项目,充分发挥学校“旅游地学”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地学旅游的开发助力该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从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的地质遗迹及人文遗迹资源内涵的挖掘和科普解说系统的完善方面发力,对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进行升级打造,对808岁的空心古榆树、700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河滩清真寺、高锶矿泉水、黄河阶地面上的潜蚀地质灾害等地质遗迹及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设计制作和安装了新的解说牌,为地质文化村增加了新的科普内容,提升了地学旅游的内涵及品位。

图6

图6黄河岸边考察潜蚀沟等地质灾害

图7

图7设计安装地质遗迹解说牌

图8

图8设计安装导览图及人文遗迹解说牌


(二)开展旅游推介及研学旅行活动,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实践团利用青海省海东市组织的全域旅游直播平台,大力宣传阿河滩地质文化村。2022年7月8日,张绪教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青海省西海都市报《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探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东探索新路径”的话题,积极推广地质文化村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以及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及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研学活动既是很好的科普,也是带动乡村旅游的新途径。为了让村民自己讲述本村的地质文化故事,增强村民的乡村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让游客深入了解地质文化村的内涵、提升地质文化村的旅游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地质文化村参加研学旅行活动,8月3日,实践团在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积极探索地学研学旅行带动乡村旅游的新范式。


图9

图9参加地质文化村推介活动

图10

图10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研学旅行活动


8月16号实践团还翻山越岭奔赴金源藏族乡科巴村进行地质遗迹详细调查,发现了古地震滑坡及2万多年前古堰塞湖及其沉积物中的植物化石,为今后地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地质遗迹资源基础。


图11

图11 考察化隆县金源藏族乡科巴村

图12

图12首次发现2万多年前的古堰塞湖沉积


(三)党建领航,上好社会实践“思政课”

实践团师生12人中有中共党员5人,为了让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更好地成长,实践团创新性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引领实践、以实践促进思政,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青海省循化县红光村“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海东市的红色教育基地。为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团在“八一”建军节当日,来到与野外工作区仅一河之隔的西路红军革命旧址参观,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图13

图13参观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


为了解乡村旅游发展及当地文旅部门的需求,助力化隆县全域旅游的发展,8月2日,临时党支部分别与化隆县阿河滩村党支部和县文体局机关党支部开展了党建和主题党日活动。与阿河滩村党支部的党建活动明确了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下一步升级打造需努力的方向。与县文体局机关党支部开展的“喜迎二十大,致敬新时代;了解社会需求,树立正确三观;打造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如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展开研讨。张绪教教授所做《青海化隆县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具备的资源禀赋》的学术报告,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主题党日活动使团队学生们看到了社会对旅游地学专业的需求,坚定了专业学习信心。

图14

图14与化隆县文体局机关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图15与阿河滩村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

图15与阿河滩村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


(四)地学旅游与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在对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进行升级打造的同时,还对化隆县甘都镇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谢家滩乡极湉矿泉水厂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将地学旅游与生态农业及地下水开发相结合,发挥学校的地质专业优势,助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赋能乡村振兴。7月27日至8月7日,实践团顶着炎炎烈日3次前往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地貌景观的调查,并对改良前后土壤分别进行样品采集,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对生态农业与地学旅游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图16

图16考察化隆县甘都镇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17

图17在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土壤样


为帮助化隆县乡镇企业谢家滩乡极湉矿泉水厂的发展,实践团三次赴水厂周边考察和寻找新的水源地,并对牙合村泉水采集水样送实验室测试。通过对泉水水质、成因及储量开展详细调查及分析研究,可为极湉矿泉水厂扩大生产规模及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水化学分析及地质资料。

图18

图18考察化隆县乡镇企业谢家滩乡极湉矿泉水厂


图19

图19考察化隆县谢家滩乡牙合村泉水水源地并取样


“古树新枝黄河九曲,撒拉文化发新叶;丹山碧水地质风情,振兴伟业融碧云”。地院师生发挥旅游地学专业优势,在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探索出一条以地学文化助力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了地大智慧与力量。2022年8月12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被正式授予全国“三星级地质文化村”称号(目前最高星级)。


师生社会实践团成员共12人:张绪教教授(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博士生张向格,硕士生袁晓宁、王一凡、李俊磊、王凯雅、刘心兰和王重歌,本科生饶昊舒、王紫璠、毛晓玲和吴奕洁。


文|图 张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