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第一届科研学术沙龙——第一期
2025.03.21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赵金 | 学院新闻
2025年3月21日,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第一届科研学术沙龙——第一期活动在教二楼335顺利开展。活动由地球化学教研室承办,邀请到何永胜、吴鸣谦两位教授进行科研学术分享。
何永生报告题目为:镁铁同位素分析技术进展及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我校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在镁铁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及相关应用实例。镁(Mg)在自然界仅有3个稳定同位素,传统上被认为不能使用双稀释剂法进行同位素分析。最新理论研究表明,通过配置特定组成的双稀释剂,在最优稀释比情况下,双稀释剂法的数据校正对仪器分馏不敏感,使其可应用于3同位素体系。基于双稀释剂方法理论突破,实验室将δ26Mg的分析精度提高至0.03‰(2SD),δ56Fe的分析精度提高至0.02‰(2SD)。系列地质标样的对比分析表明,双稀释剂方法可显著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报告还介绍了实验室在橄榄石-熔体间分馏系数标定、洋中脊玄武岩Mg-Fe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启示以及复杂基体样品分析方面的应用案例。
吴鸣谦报告题目为:从石英-透锂长石组合浅论稀有金属花岗岩成矿。通过对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伟晶岩进行研究,提出伟晶岩早于花岗岩侵位的时序关系具有关键控矿意义:形成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与上覆伟晶岩的初始熔体成分相似,伟晶岩中锂元素可以通过岩浆分异作用富集,而花岗岩中异常高锂含量则必须依赖后期交代作用。伟晶岩早于花岗岩侵位有效阻隔了后期交代流体扩散,使含锂流体在花岗岩中保存并发生强烈交代反应。